经济研究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研究论坛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10)国际高峰论坛综述
时间:2010-09-30       稿件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2009年在抵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经济走出谷底,呈现出典型的“V型”回升。中国经济在总体向好的同时,2010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形成了一些新的热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或者增长减速,通胀压力加大的滞胀局面。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及香港经济导报社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10”国际高峰论坛年会618—2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围绕着“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转换与政策选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许多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大会发言的学者(按发言顺序)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成研究员,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吴世雄,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郝如玉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香港经济导报社总编辑郑光兴先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研究员,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杜大伟先生,高盛公司执行董事宋宇先生,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系主DEKLE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圣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曙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乃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李晓西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沈坤荣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纪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沈越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研究员等。与会专家就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出现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既注重短期分析,又着眼中、长期战略构想,探讨既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有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应对之策,与会代表既对中长期经济较快增长充满信心,又为创设适宜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建言献策,对近期经济走势既达成广泛共识,也存在一定分歧。现综述与会专家学者观点如下。

一、 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短期经济多变数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取舍,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解的命题,与会学者就短期的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1诸多“两难”选择透视宏观经济的复杂性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2010的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复杂。有专家把目前的经济形势概括为“六个两难”:一是刺激政策“进”与“退”“两难”;二是房价调控力度与经济增长“两难”;三是收入分配“两难”。要提高消费,就要增加居民收入,要增加收入,不仅涉及到一系列的税制改革,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四是资源价格改革是否推进“两难”。目前通胀压力已经出现,但资源、能源类要素价格改革推进,势必会进一步助长通胀的压力;五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两难”。人民币升值与否,采取何种策略应对国际压力面临两难;六是外贸出口的“两难”。 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面临国际经济二次探底,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的风险。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尽管当前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通货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但实际上政策的两难选择并不存在。因为通货膨胀是经济周期的滞后指数,当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物价水平也会相应回落。显然,两难局面并不是今后面临的真正难题,真正难题一是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二是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即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转换。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是把主要目标放在控制通货膨胀上。

22010宏观环境复杂,增大预测难度

2010年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变数增大。外部环境是2010中国经济的最大变数,外需对于GDP增长的贡献依然存在为负的可能。有学者指出,世界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三高一低”的现象。一是高失业。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失业水平创新高,并可能在今后几年内仍保持较高水平;二是高赤字。过去一年中,各国政府为避免经济衰退纷纷采取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导致或加剧了财政赤字问题;三是高壁垒。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显示,2009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预计230250起,同比增11%—20%。同时,发达国家又滋生出一些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如滥用本国货币贬值、实施碳关税等;四是低消费。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发达国家居民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一直处于调整和修复之中,短期内需求不会有大的提升20104月,欧元区零售销售额环比下跌1.2%20105月,日本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42.8

5 页  1 2 3 4 5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