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动态
中国价格改革论坛?2017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召开
时间:2018-01-01       稿件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17年12月1日下午,“中国价格改革论坛•2017”会议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办。本次论坛主题为“价格改革:新时代、新起点、新任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价格司司长施子海、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电力煤炭价格处处长侯守礼、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启鑫教授、中利能源总裁娄力争博士、中电国际财务部总经理王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教授等出席会议。
    论坛开始前,刘伟校长简短会见了施子海副秘书长,刘伟校长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双一流”建设情况。双方就加强在价格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达成了共识。
    下午两点,论坛正式开始。首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致辞,代表学校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到场。同时,刘伟教授指出价格改革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当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着值得总结的教训。刘伟教授表示,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而其中的重点就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核心问题则是关于竞争性的要素价格机制的形成。在以人文社科专业为主的人民大学举办论坛,对调动师生关注国家改革、国家发展的积极性有重要价值。
    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价格司司长施子海先生发言。他提到,新时代对价格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20年价格改革的目标具体包括6个方面: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完善;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政府定价制度基本建立;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体系基本确定;低收入群体价格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更加完善;建立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而下一阶段价格改革的重要任务主要聚焦在五个方面:一是聚焦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深化电力、天然气、铁路货运等垄断行业的价格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公共服务价格改革,准确核定成本、科学确定利润、严格进行监管;二是聚焦绿色发展,价格机制要将环境损害成本内部化,创新完善生态环保价格机制,更好地反映生态环保价值,推动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三是聚焦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积极稳妥改进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四是聚焦公平竞争,全面推进公平审查制度,加大反价格垄断执法力度,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五是聚焦民生保障,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旨演讲部分首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发表演讲。他演讲主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价格运行特点及思考”。卢延纯主任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价格运行有四个新的特点:一是价格波动的区间正在下移,稳定性有所增强;二是价格运行结构性变化明显;三是影响价格形成和波动的因素增多;四是内外价格差开始缩小,关系基本国策。而在他看来价格和调控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降低成本约束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之间如何进行协调,如何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地增收,如何解决价格信息发布质量参差不齐误导市场预期等问题。同时,基于价格运行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卢主任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价格调控应更加注重区间调控,建议由点调控转向区间调控;第二,价格调控方式应注重结构性调控,避免“一刀切”;第三,价格调控侧重点应更加注重供给侧调控;第四,价格调控手段应更注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价格调控过程,他建议我们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包括考虑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市场竞争状态等;更注重预期管理,在价格调控的过程当中应建立健全预期管理的制度,形成制度化的预期管理体系,开发和利用现货价格指数、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等预期管理工具,扩大优质信息发布量,有效引导市场。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教授发表主题为“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展望”的演讲。许光建教授认为,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价格改革,完善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价格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公平有序。首先他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价格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建立;二是政府定价调价制度建设成效显著;三是积极推动“降成本”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四是价格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进一步凸显;五是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力度增强。其后他分析了十九大报告关于价格改革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新时代价格机制改革的六项新任务: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价格改革、完善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价格机制、创新生态环保价格制度、稳步推进涉农价格改革、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及促进市场竞争公平有序。许教授也提出了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路径,他建议政府在推进行业价格改革时要注重价格监测,维护好市场秩序;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完善成本监审制度,建立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提高生产者效率的激励相容监管制度,积极配合环保税、资源税改革,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医疗服务收费改革,更好地发挥价格政策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积极与财政、货币、产业等领域的政策相协调,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其后,中利集团总裁娄力争博士进行演讲,其主题为“技术进步,模式创新,力促光伏平价上网尽快实现”。他认为光伏是一种创新的发电模式,可用于帮助农业渔业实现现代化发展,降低电价成本,光伏通过多年补贴实现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但最终应该是去补贴化。他认为,根据成本下降曲线可以预测,到2020年光伏能够达到用户侧平价上网,2022年将达到并网侧平价上网。按每年下降10%的速度来讲,逐步退补是可以实现的。而光伏领域在光照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将成为成本最低的能源,可以帮助国家全面建立绿色电力体系。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教授做演讲,他的演讲主题是“全面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他从能源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能源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能源供需(市场决定的)、输配成本、负外部性、能源政策(如扶持新能源)、社会政策(普遍服务和交叉补贴)、税收政策。他提出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具体路径:第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建议政府放开对天然气上游、石油上游等领域的干预;第二,加强预期管理,他利用权威的文献研究证据说明中国的宏观信息会影响到国际能源品价格和产量;所以他希望发改委在发布重大信息前,一定要做个评估。第三,能源政策应当“谁请客谁买单”,确保各类能源品公平竞争;第四,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丰富监管手段,由成本监管进一步延升到激励性监管;加大反垄断力度,防范市场势力;他强调如果监管“便宜”、反垄断不强,改革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第五,科学处理保民生与还原能源品属性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保民生”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即保有电可用、保好的能源、保好的价格;然后提出“成本转嫁”的概念,利用数据说明中国高收入家庭用电占比大,所以维持交叉补贴实际上补贴给了高收入群体;等于企业成本转移给了低收入群体;与保民生政策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会议的第三部分中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电力司电力煤炭价格处处长侯守礼、中国三峡集团市场营销部主任赵峰、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启鑫教授、中电国际财务部总经理王宁、国家电网公司吕栋参与讨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教授主持讨论。诸位嘉宾围绕“新时代全面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的路径和方式”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术思维上的碰撞使得会场气氛也热烈了起来,在场观众也提出了不少问题,嘉宾们一一解答,现场学术气氛浓厚。在热烈的讨论后,论坛至此圆满结束。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