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者动态
周其仁:中国经济若想突围,唯有创新才是王道
时间:2017-01-03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者简介:周其仁,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

    我多年做经济研究,能给各位报告的,就是关于经济问题的一些看法,也会讲到创新,但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讨论创新。今天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的创新突围》,现在的经济形势,大家都感受到有很多问题,怎么让中国经济走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创新突围。曾经穷得不堪回首,只要一开放,经济迅速腾飞。
 
    一、富经济体和穷经济体一旦打通,资本和劳动力会重新配置,这是今天世界经济所有问题的来源
    我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假如有一个富经济体,有10万块钱的资本,一共300人;一个穷经济体,只有10元的资本,3000人。如果这两家分开过,无非就是一家过好日子,一家过不好的日子,但是一起过会怎么样?会形成一个大经济体,这个经济体里有3300人,100010的资本。资本和劳动力会重新配置,这就是我们今天,世界经济所有问题和机会的来源。在原有的富经济体中,我有1/300的机会争取10万块的资本,人均产出很高,生活水平很高,换句话说,成本很高。但是现在,我跟3300人竞争这100010,世界变得跟过去不一样了。
    把这个简单例子还原成全球化中两个国民经济体的关系:一个发展水平高,一个发展水平低,我把它形象表述为叫两个海平面:比如说1980年,我们是低海平面,人口众多,资本稀缺,穷,人均年收入是200多美元;高海平面是美国,人均年收入是1万多美元。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两个经济体是隔离的。改革开放后,两个经济体打通了。人均年收入相差几十倍的两个经济体一旦打通,会发生什么现象?高海平面的资本和技术往下走,因为它是逐利的,如果到稀缺的地方去,回报会更高。
    还有一个现象,低海平面的大量产品出口。资本、技术跟廉价劳动力结合,我们的产品很有竞争力,“穷”这个字,不开放就是穷,一开放就是成本低的竞争优势。
    所以,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发展起来,关键是三个因素:第一,长期贫穷形成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我过去研究农业,经常犯愁的是这么多剩余劳动力怎么办?有什么力量可以把他们拉到市场?一改革开放,问题都解决了。第二,改革降低了中国的体制成本,开放使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光成本低、人力便宜不行,不能自动变成产品,如果思想不解放,体制不改革,就会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所以中国经济能起来的第二条重要经验就是改革,11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解开手脚,动员大家一起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第三条很重要,就是中国人善于学习。即使体制、劳动力、土地都便宜,产品还得有质量,质量靠什么来?学习。这个不让干,那个不让干,所以啥也不会干。我从小到大用暖水壶,几十年铁壳不变,一个东西造了就不改了,怎么会把东西越做越好呢?所以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看什么都新鲜,会琢磨,开始是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必经的阶段,没什么丢人的,后来自主研发,这都是得益于中国人爱学习。包括中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是很大一个数,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后来能起来的原因。
    所以,中国就是靠这三个要素起来的,曾经穷得不堪回首,只要一开放,有信息来,有技术来,有机会来,有市场来,经济迅速腾飞。
 
    二、成本优势开始变弱,独到性优势还未建立,中国处于三明治的夹层
    到目前为主,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立足,成本还是最大的优势。但是世界竞争,不只是成本这一项。MIT商学院院长斯隆说,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
    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连续30年,平均GDP增长将近10个百分点,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日本;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所以,现在是一个三明治,中国夹在中间。
    那出路什么?独到性优势还不明显的时候,还得靠成本优势,这里最重要的是继续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体制成本。体制成本是中国经济的决定性变量,体制成本降,经济增。
    那么,中国经济的机会在哪里?第一,品质与便利。我们的产品数量没问题,价格竞争力没问题,过去20年,中国的出口产品品质较好,但内销产品的品质跟不上内需的要求。为什么现在舍近求远都去买日本、德国的产品?因为国产的品质太差。另外,收入提升就是人们的时间成本上升,带来对服务便利性的新要求。第二,全球还是大舞台,开拓新市场。中国与发达国家平均收入差还有10倍,人均收入不过全球第85名,尚有不小的比较优势。在新的全球格局中,中国可开拓新市场的潜力很大。世界很大,很多市场没有好好去开拓,我们这20年就是制造能力很强,商业能力不强。虽然全球经济发展减速,但是新兴市场份额在上升。做得好的,你看华为,180个国家和地区设办事处,包括伊拉克。华为动员这一代人杀出去。你在不同的文明、文化、语言、法律、人际关系里头从事商业活动,是很大的挑战。要学习下当初中国改革开放时,外资是怎么进入中国的。第三,城市化下一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加速,成就巨大。但是城镇化的上一程偏重于城镇占地、投资、建楼,对更多人口融入城市、创造较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以及统筹城乡,还不够重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这里头有巨大的机会。我刚从纽约回来,纽约地铁破成那样,但是地铁是四条线。什么叫四条线?中间两条是快道,两边是慢车,你去很远的地方,很快,也不用转车。快慢速分开,统筹最大的运量。我们北京、上海全是两条线,两个机场之间走俩钟头还不一定能到,怎么能叫国际大都会呢?所以千万别说没机会了,把我们这个城市变成有吸引力的,鼓励人们在里头好好生活的,我们的知识、管理、人才、法规有的是事情可干。
 
    三、无论抓住哪个机会,都离不开创新,影响时代的想法是聚堆的
    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限制条件,但都有机会空间,问题是什么样的作战方式,可以把下一个机会真正开发出来。
    无论要抓哪个机会,都离不开今天的关键词,创新。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如果没有创新,经济就很平庸。经济可能总量也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不会比人口的增加快多少,所以人均没有多少增量。经济学把人均收入的持续提高定义为现代经济增长。穷的时候大块收入用于购买食物了,只有人均收入超过临界点,才会引发其他消费,带动经济结构的改变。
    什么是创新?熊彼特列出了五种创新类型:1、引入新的产品,或改变现有产品质量,不能永远是一种产品。2、引入新生产方法或者工艺。3、开辟新市场。4、夺取原料和半成品新来源。5、创立新的经济组织,我们这里叫做商业模式。
    创新理论为什么说没有创新,经济就很平庸?一个产品,一个新的商业,一开始成本都是高的,因为没有批量,生产也不完备,前后左右都不熟练。然后熟能生巧,有规模,一台设备下去,生产一百万双鞋,成本会越来越低。但是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下到一定点之后,它一定会再上去。为什么?因为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竞争就激烈了,这个工人大家都要,土地大家也都要,追加的增量会引起市场上价格的上升,不管你付出多大努力,成本曲线还是会上去。这就是所谓的成本曲线规律。那问题来了,怎么对付这条曲线?一个容易懂的办法就是把这个成本下降的过程尽量延长,第二是当发现成本曲线出现抬头的时候,加强成本控制。但经济学家说,你即使用上浑身招数,成本最后都会上去。熊彼特说,有一个办法可以避免:不在同一条成本线上运动,做成另外一个产品。你说造摩托车人工贵了,就用同样的人工造汽车,成本就相对不贵了。同样,造汽车时人工贵了,你再用这些人工来造飞机。
    这样我们来看整个成本管理的思想:第一就是给定一种生产方式,里面是有节约成本的空间的,在市场上,有的公司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最后终归逃不过一劫,成本一定会上升。最终决定你这家企业能不能基业长青,能不能一直在市场叱咤风云,是你能不能让你的产品不在一条成本线上,能不能一招跟着一招出来,找到新的成本线,让成本相对不断降低。引进新的产品,所有成本参数即便跟原来一样,但经济含义不一样,这是所谓的创新理论。然而,这个理论并没有说创新一定会发生,而且你看整个经济史、产业史、技术史,创新非常罕见。创新到底怎么发生的呢?有厉害想法的人凑到一起。要有一个氛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人跟他呼应,那个想法就会衰减。所以厉害的头脑不是孤立产生的,真正影响时代的那个想法是聚堆的。千万不要以为创新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凑到一起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你只有原理不够,因为原理一旦应用,会有关键困难解决不了,就无法变成产品。只有科学家不够,发明家、支撑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工匠、企业家,一个也不能少。少了一个,有很多事情只能半途而废。一个想法从不成熟到成熟,没有一群同样厉害,或者比你更厉害的人帮你推敲打磨,高频互动,很难变成产业。这群人要有一个氛围,就是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这个中间有一个人物非常重要,就是能够跨界的桥梁式人物,能够跟工程师对话、跟科学家对话、跟政府对话、跟企业家对话。
    所以首先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中国经济到今天,不创新是走不出去的。
    (节选自《周其仁:中国经济若想突围,唯有创新才是王道》,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周其仁)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