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书刊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学书刊热点
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分析
时间:2011-02-28       稿件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9 年中国财政赤字创历史最高,今年财政预算赤字还在提高。 部分专家认为,欧盟规定的 3%赤字率和 60%债务率是某个时期的产物, 并非金科玉律,必要时应勇于突破警戒线的束缚。 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上升,进一步研究政府赤字和债务,已经刻不容缓。
      一、中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中国传统的财政思想是“轻徭薄赋”,“量入为出”。 在 1896 年之前的两个半世纪,清朝的财政基本健康,很少有赤字。 甲午战争前的 1893 年,财政盈余达 760 万两。清朝财政赤字的真正起点是甲午战争。 庚子赔款大大冲击了清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增加,朝廷债务缠身。
      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国家财力枯竭。 1917~1926 年间,北洋政府发行了巨额公债。 1927~1936年间,国民政府继续大量发行公债。抗战期间,军费支出急剧增加,税源枯竭,政府主要靠发行货币填补庞大的财政赤字。 赤字货币化会导致通货膨胀,相当于向货币持有者征“通货膨胀税”。
      国共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为筹措军饷,大量发行法币,导致物价一日数涨,民不聊生。 1948年国民党政府停止使用法币,强制推行金圆券。由于没有严守发行限额,恶性通货膨胀再度出现。城市有产阶级的财富被通胀洗劫一空, 国民党失去最后的支持者。 国民党政权伴随着巨额的财政赤字土崩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经历从有政府债务,到没有政府债务再到有政府债务的过程。 1950年,经济建设百废待举,政府财政出现赤字。然而,1951~1955 年政府财政都有盈余。 中央人民政府在 1950 年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1958年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在发行内债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向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举借外债。 大跃进时期,政府财政赤字大增,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 1958 年为 2%,1959 年为 2.9%,1960 年达到6.7%! 那时候的赤字基本上靠发行货币填补,造成高通胀。 1960 年是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中国开始偿还所欠前苏联的债务,到 1965 年债务全部还清。此后直到 1980 年, 中国政府没有发行任何内债和外债。那时候,经济没有得到大发展,但是政府也没有给后代留下债务,客观上为以后政府发债留下了余地,我们姑且称之为“财政红利”。
      1981 年起,中国放弃 “ 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财政政策,开始发行内债,但 20 世纪 90 年代初之前政府赤字和债务规模总体很小。很长时期财政赤字除一部分依靠发行国债填补外,大部分是向人民银行借款,即用发行货币的方式解决。 1993 年 《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财政部必须停止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 从此,政府债务开始大大增加。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中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急剧增大,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1998 年为 1.1%,1999 年为1.9%,2000 年为 2.5%,2001 年为 23%,2002 年为2.6%,2003 年为 2.2%。2007 年中国财政 25 年后首次出现财政盈余。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国家财政又陷入赤字,国务院出台的 4 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再次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2009 年预算赤字 7397 亿元,赤字之高史无前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财政赤字主要是因扩大政府支出造成的,而非税收增长不足。 事实上既使在极其困难的 2009 年里, 财政收入增长率仍为11.7%,高于 GDP 的增长率 8.7%。
      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赤字有几个高峰,一是大跃进时期的 1960 年,达到 GDP 的 6.7%;二是 1979年,达到 GDP 的 3.3%,第三个高峰就是 2002 年,达到 GDP 的 2.6%,接下来是 2009 年,赤字占 GDP的2.2%。
      为填补财政赤字政府发行了大量国债。 1981年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重为 1%,1990 年为4.8%,2000 年为 13.1%,2007 年为 20%,2008 年为17.6%,2009 年占 GDP 的17.8%。
      在发行内债的同时,中国也向外国政府、外国银行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借款。 中国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当年 GDP 之比),1986 年为 7.3%,1990年为 13.5%,2007 年为 11%,2008 年为 8.7%。
      如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债务,再加上政府举借和政府担保的外债,中国总债务就会达到 GDP 的 50%左右, 虽还没有达到 60%警戒线,但已经应该引起重视。
      二、政策建议
      积累债务容易,偿还债务难。美国、日本在战后高增长的年代里虽有财政盈余,但长期财政赤字积累的结果仍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中国应防患于未然,不要积累大量债务,重蹈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覆辙,要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长期平衡预算的思想。 财政赤字应该是反周期的,也就是说,在经济衰退时出现,在经济高增长时消失。不要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候搞赤字财政,积累大量债务。
      第二,不得不实施赤字财政政策时,应该严格控制赤字规模。我们不能等到了欧盟的警戒线时再采取行动。美国、日本在高速增长时候,财政常常有盈余,赤字和债务大都是在经济衰退使形成的。 中国改革开放前没有政府债务,为现在发债留下了余地。经过 20 多年的债务积累,债务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我们应防患于未然,给经济长远发展留下余地。
      第三,在经济衰退、实施赤字财政政策时,要防止片面强调增大政府开支的观念,应该重视减税和民间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在减税方面政策力度仍不够。
      第四,要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 一是把资金投放到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而民营企业又不愿意或无力投放资金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扶贫等。 二是优化投资量。
      第五,在发债时,要考虑到当代人和未来人的利益分配问题。 有些项目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甚至是现在非搞不可的,资金不足应该借债完成。 有的项目是造福于当代人的, 应该依靠征税完成,不要为了当代人的利益,把债务留给后代。

   作者:林双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自《经济科学》(京),2010.3
   原文约16000字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