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项目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项目
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在连召开
时间:2011-09-22       稿件来源: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2011年8月20日至21日,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大连举行,研讨会以“公司治理:后危机时代的共同准则”为主题,由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维安主持。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辽宁省等监管与政府部门领导,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美、英、法、日、澳、韩、以色列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著名大学和国际机构的公司治理知名专家,国内公司治理学界专家、企业家、知名商学院院长共300余人出席了本届研讨会。
   会议认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总体路径和方向是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的转型,随着外部治理环境的渐进性改善,企业更应警惕隐性的公司治理风险。解析三年前的金融危机,显然不再是单纯的金融风险处置不当所致,其根源就在于治理风险的累积。相对于显性违规所带来的风险累积,隐性的治理风险更具特殊性与突然性。同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防范公司治理风险、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企业应着力构建和谐的治理文化。
  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正是以“公司治理:后危机时代的共同准则”为主题,深入交流国内外最新公司治理研究成果,并推出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最新完成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本次会议收到了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科学工作者的450余篇学术论文,300余名与会者分专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术研讨。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深化了对公司治理体系的全面认识,在提升亚洲—太平洋地区关于公司治理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同时,为学者、公司高层、机构投资、市场中介、咨询顾问和相关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协作和互动提供平台,促进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公司治理理论的深入研究,为企业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寻找可持续发展机遇提供指导意义。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全球公司治理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教育部、中国管理学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以及国务院国资委、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部门和广大企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第一财经报道、中国新闻社、北方网、中国改革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证券报、中国青年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
   历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介绍:主题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紧扣公司治理发展脉搏:从“跨国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原则”(2001年第一届)、“公司治理改革与管理创新”(2003年第二届)、“公司治理改革与评价:国际化挑战”(2005年第三届)、“公司治理新阶段:合规、创新与发展”(2007年第四届)、“金融危机与公司治理”(2009年第五届),到今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探讨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商公司治理大计,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已经成为海内外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学习交流平台,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应对制度落差、培育治理环境
  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共享国内外最新公司治理研究成果 
  大会围绕“公司治理:后危机时代的共同准则”这一主题,设置“实验经济学与公司治理”、“董事会与经理层治理”、“股东权益与公司治理”、“行政型治理与经济型治理”、“金融机构治理”、“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九个专题论坛,参会嘉宾将就以下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第一,央企的董事会建设是国企改革的攻坚战。与会者认为,国企改革进入了公司治理改革的新阶段,而国企治理改革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就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的改革。这些央企仍以国有独资形态存在,其治理的改革就是导入以外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已有的试点表明,央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是实现出资人职责到位的需要,是走向国际化的需要。因此,这一改革应在所有央企和地方所属的国企中推开。建立规范的董事会之后,董事会的评价以及董事的选聘、培训、评价和激励等问题便被提上议程。
  第二,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关注,公司治理由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演化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企业责任也由单一的经济责任转变为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与会专家认为,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制度建设是从根本上防范社会责任系统风险的关键,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督;二是,加强公司治理,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三是,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第三,优化外部治理机制,培育成熟的公司治理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但是,成熟的公司治理机制应该是在政府适当而充分的监管下,形成内外部治理机制协调互动的系统效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法律体系、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与公司控制权市场尚出于起步或待完善阶段,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易造成治理系统失灵下的外部治理困境。与会者认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孕育、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长效的市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度建设,不断强化治理意识,进而不断优化治理环境,提高整体的公司治理质量。
  第四,应对治理落差,提高集团跨国治理水平。集团企业跨国经营、跨国并购以及境外上市中的跨国治理问题应该并业已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议题。与会者认为,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理论进行深入探索,以回答制度落差如何影响跨国治理模式的选择,如何设计有效的跨国治理机制,如何预测并规避跨国治理风险,以及如何构建集团企业跨国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等,以客观评价跨国治理状况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2011年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治理水平达历史最高
  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发布了由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最新完成的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
  2011年8月,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在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发布了最新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分析了中国公司治理的最新发展趋势,这一指数素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之称。这已经是研究中心第九次发布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最新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按照行业、股东性质、市场板块等维度进行分析,其评价结果与政策建议对于国家监督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基于2011年的1950家有效样本,其中,主板1242家,中小企业板521家,创业板152家,金融保险业板块35家。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均值为60.28,较2010年的59.09提高了1.19。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治理水平从2004年至2008年连续提高,在经历2009年拐点之后,2010年和2011年继续上升,并在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点。
  从行业比较来看,在2011年治理评价中,金融保险业公司治理指数排名靠前;从控股股东性质来看,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在呈现多年连续提高之后,与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差距在2004年后逐渐缩小,并与2011年首次超过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指数。2011年治理评价报告,首次从市场板块维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金融保险业公司治理指数的均值最高(63.34),创业板次之(63.29),中小企业板再次之(62.13),主板最低(59.05)。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作为高校学术研究机构主持的与国际接轨的、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评价,其独立客观和科学权威性备受公司治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瞩目,相关成果先后被应用于“CCTV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连续的年度评选、2007年与联合国贸发会议合作开展中国治理信息披露评价分析、世界银行对中国CFO的公司治理培训招标项目、国务院国资委国有独资央企董事会建设与评价、国有企业经理班子评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委托课题“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SMEI”中关于中小企业治理评价、央视50指数(2011年8月)等中国公司治理实践领域。


下载时间:2011年8月26日
下载网址:http://cg.org.cn/news/dispdetail.asp?id=3566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