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法论讲堂
  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
时间:2010-09-28 稿件来源:Admin 浏览次数:108733

五、五个分析步骤

写一篇规范的文章来研究某个经济问题,首先要阐明所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进行文献回顾,让读者知道所研究问题的概况和进展,并且也要说明文章在技术分析及理论结论上有什么创新。然后,正式讨论如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和得出有关结论。

在笔者的《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一文中指出,任何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五个分析步骤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为了文章的完整性,这里做一简单介绍。

(1)界定经济环境。这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首要组成部分,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界定。经济环境通常由经济人、经济人的特征、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信息结构等组成,是作为外生变量,参数给定的,短期不能改变,但长期可能会发生演变。约束条件这一基本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怎样界定经济环境呢?这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客观描述经济环境,尽可能逼真;二要精炼刻画最本质的东西,完全的客观地描述环境是没有用的,反而会被一些旁枝末叶弄糊涂。即描述经济环境首先要客观,然后要根据目的抓住主要特征,前者是科学,后者是艺术。对经济环境描述得越清楚、准确,理论结论就会越正确;对经济环境刻画得越精炼和深刻,论证起来就越简单,理论结论也越能让人理解和接受。界定经济环境需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目标来确定,只有既清楚准确地了描述经济环境,又能精炼深刻地刻画经济环境的特征,才能抓住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比如,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时候,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我们将消费者简单地刻画为由偏好关系、消费空间、初始禀赋所组成。

经常听人批评现代经济学之所以没有用,就是用几个简单的假设来简单地概括复杂的现状,对此很不理解。其实,这也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研究两个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验操作,都是把其余影响所研究对象的变量固定。为了做一件事情,把每一个方面(即使无关)都搞清楚,在很多时候,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让人抓不住重点。拿地图作为例子,总是根据目的和意图来选择地图。比如,如果旅游,需要的是旅游地图;如果开车,需要的是交通地图;如果打仗,需要的是军事地图。尽管这些地图都描述了一个地区,但不是全貌。为什么需要旅游地图、交通地图、军事地图呢?因为目的不一样。如果将整个现实世界当作地图,尽管这完全地描述了客观现实,但这样的地图又有什么用呢?

经济学完全是用这种对经济环境进行简练刻画,来描述问题的成因,进行内在逻辑分析,从而得出逻辑结论和推断。一个高明的经济学家,关键就看他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能不能准确把握经济现状中最本质的特征。只有真正把成因和现状搞清楚,才能对症下药,其对策和药方(所采用的经济理论)就会信手拈来,当然这需要有基本的经济学理论训练。

(2)设定行为假设。对经济人的行为方式作出假设是讨论经济问题的基本步骤,也是在与人日常交往和处事中,所采取的必要步骤。与一个刚认识的人接触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对其人作出初步判断,是忠厚老实还是老奸巨猾,是比较无私还是非常自私。在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者理论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假设,生产理论对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假设,都是一种行为假设。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看所假定的个人行为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如前面所讨论的那样,在常规情况下,一个比较合理和现实而又通常被经济学家所采用的人类行为假设是利己性假设,或更强的经济人理性假设,即人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有限理性是根据掌握的情况作出最优的选择,不管怎么样,仍然是属于理性假设的范畴。当然,如果所面临的是一个利他的“雷锋”式的人,无论是采取刚性的“晓之以理”或柔性的“待之以利”都不起作用,因为他无欲无纲。但是,如果碰到一个言行很不一致的人,很可能会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利己性行为假设能让人钻空子的风险减少到最小。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非常强调大公无私的“文化大革命”时代,也没有将国家的法律、会计制度取消的根本原因。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可行性,还要考虑风险的大小。经济学家之所以采用利己性的行为假设,除了它合乎客观现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利己性假设有误,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相反,一旦利他行为假设有误的话,所造成的后果比利己行为假设有误所造成的后果要严重得多,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

(3)给出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也就是游戏规则。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人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因应对策或游戏规则,因而制度安排往往是内生的,特别是在研究具体经济组织或单位的经济行为时,经济制度安排更应是内生决定的,根据人的行为和经济环境确定一种游戏规则。当市场失灵,就要规制,设计激励机制,经济学家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一旦被政府采用了之后就变成制度安排。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制定了各种各样符合当时现实环境的过渡性制度安排。“摸着石头过河”,所制定的改革措施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环境,短期内都将制度环境作为参数,约束条件给定,长期逐渐内生化。

很多人批评“一个经济学家里面有不同经济观念”,因而认为经济学不科学。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对象、时间、地点及事情发生变化了,所应采用的制度安排当然有可能不一样,正是由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才需要发展出不同的经济理论模型和经济制度安排。经济学家之所以对于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往往是因为前提变了,环境变了,由此结论自然就要相应地发生化,否则就不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可以发展出不同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但决不是不同的经济学。不少人说,由于中国的国情不一样,需要中国的经济学。那么,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楼房,即使由同一个人设计出来,也都不尽相同,由此我们需要不同的建筑学吗?当然不是,修建楼房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一样。对研究经济问题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经济问题,都采用基本相同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不存在着所谓的“中国的经济学”和“西方的经济学”。

(4)选择均衡结果。一旦给定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安排及其它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之后,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作出激励反应,在众多的可能结果中通过权衡取舍来选定结果,称之为均衡结果。其实均衡概念不难理解,它表示在有多种可供选择方式的情况下,人们需要选定一个结果,这个最终选定的结果就是均衡结果。对利己的人来说,他将选择一个自认为是最有利的结果;对利他的人来说,他可能选定一个有利于他人的结果。

(5)进行评估比较。当经济人作出选择后,人们希望对所导致的均衡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与理想的“最优”状态结果(如,资源有效配置、资源平等配置、激励相容、信息有效等)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对经济制度安排给出评价,作出优劣的价值判断——判断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安排是否导致了某些“最优”结果;还要检验理论结果是否与经验现实一致,能否给出正确预测,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评估这件事情的成效到底如何,值不值得继续做,有没有可改进的空间。就像我们的经济工作总结一样,需要对经济制度安排和权衡取舍后所导致的均衡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和作出评估比较,找出到底哪些制度最适合本国的发展。

在评估一个经济机制或制度安排时,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评估标志就是看这个制度安排是否符合效率原则。经济学中所用的帕累托最优(有效) 意味着: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不存在改进的余地,即不存在不让任何参与人受损的情况下让一部分人的福利有所改进的资源配置方案。

帕累托最优只是一个标准,还有一种价值判断是平等或公平。市场制度是达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大。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公正定理告诉告诉我们,只要每人的初始禀赋的价值相同,在通常市场均衡存在假设条件下,市场竞争机制将可同时导致帕累托有效和以上所定义的平等配置。这就是说,在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起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给每个国民同等基础教育尽可能达到这种起点平等) ,然后通过市场运作就可以达到既有效而又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果。

这个定理深刻揭示了,没有竞争,不讲究效率的平均主义之类的大锅饭比那些竞争下产生效率所导致的结果差别和收入不平均问题要严重得多。前者不仅对付出更多,创造价值更大,但所得却一样的人非常不公平,更严重的是,挫伤了这些人工作的积极性,使得这些人也不愿意付出,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效率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整体和绝对的贫穷。如以上公正定理所指出的那样,后者可以通过政府税收和社会福利,市场机制相结合来同时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

六、六个研究技巧

以上讨论了现代经济学中一些最重要的基本思想,将其归结为:一个行为假设,二个注意事项,三个制度安排,四个基本原理,以及五个分析步骤。对这些基本的经济学思想真正理解了,不仅有利于经济问题的研究,发展出新的经济理论,也对其他社会学科,甚至从事行政工作都大有帮助。接下来,大致讨论一下现代经济学研究方式通常所采用的研究技巧和方法,可以总结为1)确定基准点、(2)建立参照系,(3)发展研究平台,(4)提供分析工具,(5)构建严谨分析模型,(6进行理论推断

1)确定基准点:为了研究、比较现实中的各种经济问题,经济学需要首先给出基准点(benchmark)。基准点是相对理想状态下的经济环境。为了研究更现实的问题和发展新的理论,往往需要先给出理想经济环境下的结果和既有的理论,以便进行比较,因而基准点是相对于非理性经济环境和所要发展新的理论而言的。比如,完全信息是研究不完全信息的基准点。在研究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经济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完全信息的情况(尽管它非常不现实)。只有将完全信息研究透了之后,才能将信息不完全情况下的经济问题研究弄清楚。写文章的技巧就是这样的,先考虑理想状态,然后再考虑现实情况,或者先学习好别人研究的成果,然后才能理论创新。有生命力的经济学理论和自然科学一样,一定是基于前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有了牛顿力学,才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才会有了杨振宁、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2)建立参照系:参照系指的是理想状态下的标准经济学模型,它导致了理想的结果,如资源有效配置等。建立参照系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极为重要,经济学也不例外。尽管作为参照系的经济理论可能有许多假定与现实不符,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简化问题,抓住问题的特征;二是有利于建立评估理论模型和理解现实的标尺;三是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可用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参照系。

经常听到有人批评理论结果和理想状态与现实相差太远,从而否定经济学的作用,就是没有弄清上述建立参照系的作用。这跟在生活中树立榜样是一样的道理,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它像一面镜子,让你看到各种理论模型或现实经济制度与理想状态之间的距离。

一般均衡理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参照系。我们知道完全的竞争市场会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现实生活中没有这种市场,但如果朝着这方面努力,就会增加效率,因而也才有了反垄断法这样的制度安排。通过将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基准点所导致的参照系,人们可以研究一般均衡理论中假设不成立(信息不完全,不完全竞争,具有外部性),但也许更合乎实际的经济制度安排(比如具有垄断性质或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制度安排),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将所得的结果与理想状态下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比较。

这就像,一个人无论怎么聪明,假如没有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就像一把刀无论怎样锋利,如不知道砍的方向,就不能发挥作用一样),就可能一事无成。雷锋就是做人的理想样板。尽管现实当中没有雷锋,但学雷锋仍然很重要的,需要提倡,即使只能做到1%,也比什么都不做强。因此做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它让你知道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也许永远也达不到,但是能激励你不断地接近理想。

3)发展研究平台:现代经济学中的研究平台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或方法组成,它们为更深入的分析提供了方便。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先将问题简化,再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当有众多因素形成某种经济现象时,我们需要弄清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这可以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来做到。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平台或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从讨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入手的。它们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选择给出了基本的理论,并且为更深入地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平台。为了研究清楚个人的选择问题,我们需要先排除其他人的选择对个人选择的影响,由此考虑完全竞争市场,假定价格作为参数给定,但其基本思想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如此,是由主观因素(如追求效用或利润最大)和客观因素(如预算线或生产约束)来决定。

一般均衡理论是基于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之上,属于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如果说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为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平台,一般均衡理论则为研究在各种情况下所有商品的市场互动,如何达到市场均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平台。

30年发展起来的机制设计理论则又是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它为研究、设计、比较各种经济制度安排和经济机制(无论是公有制,私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它可以用来研究和证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利用信息方面的最优性及唯一性。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安排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从利用信息量(机制运行成本、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它利用的信息量最小,从而它是信息利用最有效。研究平台也为评估各类经济制度安排提供各种参照系创造了条件,为衡量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制定了标尺。

4)提供分析工具: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研究,光有分析框架、基准点、参照系和研究平台还不够,还需要有分析工具。借助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使得我们能够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比如,需求供给模型,博弈论,研究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理论,动态最优理论等。

5)构建严谨分析模型:在解释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并给出结论或作出经济推断时,往往要求具有逻辑严谨的理论分析。如前所述,任何一个理论的成立都是有一定条件的现代经济学不仅需要定性分析,也需要定量分析,需要界定各种理论结果成立的边界条件,使得理论不会被泛用或乱用。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严谨的分析模型,将其理论成立的条件界定得非常清楚。不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很难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也就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更给不出做研究时所需要的边界条件约束条件。这样以数学和数理统计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就毫不奇怪了,而它们也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6)进行论推断:关于经济理论的作用,不少人认为只是为了解释经济现象,笔者认为只说对了三分之一。经济理论至少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它能够用来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这是现代经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第二个作用是,许多理论上的不可能性结果可以用来规避许多现实中不可行的目标和项目。因为如果一个结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只要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符合现实,这个结果在现实中也一定不可能成立。此外,经济理论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分析,对给定的现实经济环境、经济人行为方式及经济制度安排下所可能导致的结果作出内在逻辑的推断,并指导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只要搞清楚问题和成因,就能根据内在的逻辑性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据此作出科学、正确的预测和推断,而不一定需要用实验就能知道最终结果。

七、结束语

总之,要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现代经济学,特别是掌握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就需要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本文总结了现代经济学中一些最重要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一个行为假设、两个注意事项、三个制度安排、四个基本原理、五个分析步骤、以及六个研究技巧等。掌握了这些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不仅有利于从事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人们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从事行政管理也是大有裨益的。

5 页   1 2 3 4 5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